泛霜,是指砖的表面出现白色斑点,此种斑点可以刷掉或洗去,好像是附着在砖面上的白色粉末,情况严重时砖面被白色粉末盖满已看不见砖的本色,更严重时砖面长满“白毛”,砖的表面还可能出现鱼鳞似的掉皮甚至砖体粉化。
泛霜的危害
由于泛霜在墙面施工时,会在砖面和水泥沙浆之间形成隔离层,严重削弱了水泥沙浆和砖面之间的粘结力,导致墙面“空鼓、脱落,所以在烧结砖的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:合格品只允许有中度泛霜,一级品允许有轻度泛霜,优级品不得出现泛霜,出现重度泛霜的烧结砖为不合格品,而一旦砖面上长出“白毛”砖面“剥离”、“掉皮”、“粉化”则是废品。
泛霜怎么发生的烧结砖表面泛霜所出现的白色粉状物质,主要是硫酸镁(MgSO4),是由原燃料中的氧化镁(MgO)、硫(S)和水(H2O)在一定条件下化合而成的。
焙烧时,硫被烧成二氧化硫(SO2)、三氧化硫(SO3),它们随烟气进入人工干燥室和室中的水蒸气化合生成硫酸(H2SO4),硫酸碰见氧化镁生成硫酸镁,析出沉集于砖面形成泛霜。
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:
S+O2→SO2↑
2S+3O2→2SO3↑
SO3+H2O→H2SO4
H2SO4+MgO→MgSO4+H2O
可见,泛霜的出现必须同时具备氧化镁、硫和水缺一不可。
在烧结砖的生产中,水是必不可少的物质,燃料中的硫又难于完全避免,因此,要求制砖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%。最好宜少于3%。
烧结砖在生产过程中,原料被充分混匀,因此生成的硫酸镁也是均匀分布在砖里,但为什么泛霜都出现在砖的表面呢?而且总是在出窑以后或砌在墙上才慢慢出现呢?
这是因为硫酸镁极易溶解于水,从窑中刚出来的砖是干的,数量极少的硫酸镁均匀分布在砖里,显现不出来,出窑以后,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,或淋雨,以及砌筑前的淋水,使硫酸镁溶入水中,以后在砖的干燥过程中硫酸镁随水一同渗出到砖的表面,水分蒸发后,硫酸镁晶体被析出遗留在砖的表面形成白色的泛霜。
这就和晒海盐一样,水蒸发了盐留下了。
因此泛霜是砖里的硫酸镁被水溶解、吸收,带出在砖的表面“集合”在一起被水“抛弃”的残留物,而造成砖面、墙面上的泛霜。
泛霜的几种情况墙面上的泛霜大多在墙砌好的干燥过程中,或基本干燥以后才出现,按泛霜在墙面上出现的部位,有以下几种情况:
一是仅在墙的砖面上出现泛霜,这无疑是砖本身就存在的问题。
二是砖面上没有泛霜,仅在灰缝上或灰缝的边缘出现泛霜,这是水泥沙浆的责任,因为,当水泥质量不好,其中的氧化钙也同样会生成硫酸钙,也同样会产生泛霜。
三是砖面和灰缝上都出现泛霜,则应是砖和水泥都有问题。
四是砌好的墙面上半截完全没有泛霜,下半截才有泛霜而且是越往下泛霜越严重,到墙根上甚至长出了10mm左右的“白毛”!
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建筑物的照不着阳光的内墙上。
减免泛霜的措施作为烧结砖的生产厂,理应尽一切努力减免泛霜。由于氧化镁常分散存在于原料中,无法剃除,当原料的烧结温度高于980℃时,可在980℃以上的高温段保温2~3个小时,使氧化镁和原料中的二氧化硅化合生成硅酸镁,其不溶于水,也不会产生泛霜了。
国外(如德国)采用在原料中加入适量氯化钡(BaCl2)其在和硫酸镁、硫酸钙反应后分别生成不溶于水的氧化镁(MgCl2),氯化钙(CaCl2)和硫酸钡(BaSo4),以有效地防治泛霜,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:
MgSo4+BaCl2→MgCl2+ BaSo4
CaSo4+ BaCl2→CaCl2+ BaSo4
由于氯化钡较贵,这一方法目前国内未见使用。
内容来源于百度
电话:0537-8726655
手机:15554406518
微信:zwpt123
地址:山东省金乡县智慧产业园